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随 园

只为清静,且做品茗、闲话、阅读、写作之后园。

 
 
 

日志

 
 

被阳光照亮的两位老人(秋色散文之一)  

2013-10-19 12:46:08|  分类: 2013 散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被阳光照亮的两位老人 - 随风剑 - 随 园
 
 

现在,寒露之后的阳光把路边一幢村舍的西、南两面泥墙照亮了。同时被照亮的还有晒在水泥路中间篾簟上的谷子,谷子旁边的木风橱、畚斗、箩筐、扫帚,路边的芋叶、茅草和田畴,以及远处的田畴、茅草和树木。从村口两部中巴车里下来的人群也被寒露之后的阳光照亮了。他们有四十几个人,从安仁镇那边过来。安福、广田、沈庄、湖尖下、季山头、李登,一路采风过来。我混迹其中。他们稀稀拉拉地朝那幢黄泥墙村舍走去。那幢黄泥墙村舍是进入大舍村最早的一幢房子,相对于房子集中的村子而言,显得有点孤单。人群来到这幢村舍的南面,就是它的正面的时候,路中间篾簟上的谷子已经可以收藏。我知道,这幢村舍里面住着两位老人。现在他们在房子前面收谷子。他们的身体也被寒露之后的阳光照亮了。

从中巴车下来的人群朝那幢村舍走去,其实是朝村子里走去。村舍土黄色的泥墙和简单的形状没有引起人群太多的兴趣。人群只是经过而已。人群轻易地从它南面的泥墙跟前走过去了,从南面的晒在篾簟上的谷子上走过去了,从两位收谷子的老人的身边走过去了。人群对这里的景况没有足够的感觉。人群走到了村舍的西面。西面的地上有四张篾簟,上面也晒满了谷子,想必也是两位老人的。西面的泥墙上有一幅晾杆,从晾杆上挂下来五串柿子。柿子处于半风干状态。五串半风干状态的柿子把它们的影子印在西面这垛黄泥墙上。黄泥墙充当了五串柿子巨大的背景。物影错动,五串柿子在秋阳的照耀下,把一粒粒影子非常清晰地投映在黄泥墙上,这样看上去就像有了十串柿子。想必这五串柿子也是两位老人的收获,是他们生活里的又一个细节。

人群中的大部分人从西面的黄泥墙跟前走过去了,朝房子集中的村子里走去了。只有小部分人对西面黄泥墙上的柿子发生了兴趣。陶雪亮走近柿子认真地看了一下,像是要从那上面看出一点什么名堂。一个握相机的女孩也走了过去,对着五串柿子拍了又拍。其余的人举着相机站在路上,隔着四簟谷子远远地拍,或者嘘唏几声。然后,大家都从这幢村舍的身边走过去了,从两位收谷子的老人身边走过去了,都朝房子集中的村子里走去了。

我没有马上走过去。我在这幢孤单的村舍跟前多停留了一会儿。我认识这幢房子。我想起了2012年元月3日的午后。其实之前在路上我就想起了这个午后、这幢房子和房子里的两位老人。或者更早一些的某个时间里我就想起过这些和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情景。我站在房子的南面。南面泥墙上的房门和一个矮栅门给我有很深的印象。现在,矮栅门和旁边的一只竹椅子也被秋阳照亮了。房门隐在门框内部,没有被秋阳照亮。但过年时候贴在上面的对联依然使房门不至于太暗淡和太沉默。我在门前拍了一张照片,把门前的阳光和景况拍进相机里,把一部分记忆和情感拍进相机里。拍照片的时候,我跟身边走过的人说我在这个门口讨过饭。我想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这幢村舍上去,引到两位老人的身上去。但是没有人对我的话产生兴趣,可能他们觉得我的话太假了,甚至不像是一句玩笑话。或者他们根本没有在意我说什么,只是一味地往前,把注意力集中到其它方面去了。

2013年元月3日,我与我的朋友像今天一样,从龙泉城出发,到安仁镇,再从广田村路边的叉口拐进来,一个村一个村地看过去。那天是个阴雨天气,寒风细雨。一路上的柿子树都在严酷的季节里掉光了叶子。柿子也红透了。有一些柿树上不但没有了叶子,也没有了柿子。我与我的朋友都是第一次到这个方向来,路是陌生的。我们没有目的。我们只是随便游荡。走到哪算到哪。到了大舍村口,首先看到了这幢孤单的房子。时间早过了午后,我们发现自己的肚子饿了。我们想在这幢房子里找到一顿午餐。我们把车子停靠在路边,下车走到这幢房子的门口。房子里有两位老人,他们应该是夫妻。两位老人在门口迎接了我们两个陌生的人。我们与两位老人之间隔着那道木制的矮栅门。矮栅门里面的老人微笑着,我们也微笑着。但是,在我说明自己的来意时,我的内心蓦然升起一种乞讨的感觉。阴暗的天空飘着细雨和冷风,还飘着饥饿,这使站在门外的我精神上缺少了某种可靠的支持。我说我们的午餐可以很简单,青菜和米饭就行。并刻意表白我们会付饭钱。我们身上带有足够的钱,数量足够支付很多个简单的午餐。但乞讨的感觉依然不折不扣地袭击了我。两位老人客气地拒绝了我们的请求。把我们介绍给村内一个叫美菊的人家。说自己家的饭菜不好吃。说美菊家烧的东西好吃,而且会帮来客烧菜。而且老太婆还从屋子里走出来,迅速走进雨里。她要带我们去那位叫美菊的人家。当然我们没有让老人带去。

 现在,两位老人正在屋子前面的水泥马路上收谷子。他们的身体与谷子一样都被寒露之后的秋阳照亮了,呈现出与谷子一样的金黄色。老太婆在路边的木风橱跟前扇谷子。她很有节奏地摇动着木风橱上的风把子。谷子从木风橱上面的漏斗里被慢慢地放下来,经过木风橱内部的风道,瘪谷和叶屑被风带到木风橱的尾部,被清理了出去。饱满的谷子就从木风橱的槽口里漏出来,掉入跟前的箩筐。老头子在做重一点的体力活,他把干了的谷子装进灰色的编织袋里。他的旁边已经堆放了十几只张鼓鼓的编织袋,它们将被收藏起来。两位老人各自默默地做着手头上的活计,没有为身边经过的人群所干扰。我微笑着朝他们走去。觉得他们不像是我记忆里的那个样子。现在,他们看上去要比2013年元月3日那天的样子要健康、精神、年轻。秋阳把两位老人的脸孔照成红褐色,眼睛照得很亮

我继续微笑着朝两位老人走去。这个过程里,我不知道是希望他们认出我还是害怕他们认出我。我感觉自己的微笑有点不自在,脸上肌肉有点僵硬。两位老人也朝我微笑着。从他们的笑容里,我发现他们已经不认识我了。当然,如果他们不是在自己的房子跟前收谷子,我也不认识他们了,我也和人群一样从黄泥墙跟前走过去了,从晒着谷子的篾簟上走过去了,从两位老人身边走过去了,从寒露之后的阳光下面走过去了,什么也不留下。

  评论这张
 
阅读(257)|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