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随 园

只为清静,且做品茗、闲话、阅读、写作之后园。

 
 
 

日志

 
 

[存] 《旅游视野》2012/10  

2012-11-15 21:13:19|  分类: [存]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存]《旅游视野》——魅力乡村  《到季山头去》 - 随风剑 - 随 园

 
 

[存]《旅游视野》——魅力乡村  《到季山头去》 - 随风剑 - 随 园

                                                                                                                                                摄影本人
  

 

  到季山头去

季山头在龙泉的东乡,到安仁镇后,就一路上坡,拐弯,冷风,细雨。大家都是第一次去季山头,只知一个方向,不知具体所在。不过这一路都是风景,山高水远,不时遭遇路旁结满橘黄色果实的柿树,令人欢喜。沿途的沈庄、胡建下两个村落,泥房子建在山坡上,层层叠叠,像童话里的城堡。

季山头村与胡建下村挨得很近,因为路标指示不明确,车子犹豫一下就过去了,开了很长一段路,方知错过,干脆继续前行。这样反而丰富了此行的内容,见识了大舍村。大舍没有季山头名气大,但也是一个有很多老房子、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

车子经过李登村,往前就是大舍村了。到了大舍已是午后,肚子也饿了,需要找一户人家坐下来喝口茶,吃午饭,歇一歇,暖一暖身子。车子停在路边一户人家门前,想在那儿弄点吃的,青菜米饭就行。屋里走出两位老人,很客气,却坚持说自己不会烧,烧得不好吃,指引我们去村里另一户人家,说那家会帮客人烧菜,且烧得好吃。这么说着,那老婆婆便走出屋子,要领我们去。这冷风细雨的,我赶紧叫住已经走进雨里的老人,制止了。

那是一个叫美菊的主妇,约莫六十几岁。我们到了她家,说明来意。她说没有现成的菜了。我说只要一只鸡就行。她说鸡有点贵,我说不要紧的。于是,她没说什么就去村子里给我们买鸡去了。这之间,我们坐在她的屋里,房子虽然很平常,甚至有点简陋,有点暗,也没有我美好记忆里的火坑,甚至没有炉子可以围炉闲话。但房子很严实,也很暖和,是那种农村传统的建筑,除了外墙是泥土,内部全是杉木的柱子、隔板、楼板和门窗。我们喝着这家女儿泡上来的大碗茶,剥着这家刚炒出来的土花生,扯着闲话,心安了下来,没了饿的感觉。外面的世界很冷,阴阴的,寒风夹细雨,但此时与我们无关。我们的心是安静和柔软的。

主妇美菊把鸡买回来了,乘其退毛烧煮的空隙,我们决定去村子里走走,看看这里的老房子和风景。这么走着,进了一幢偌大老宅,里面空空的只有一位老妪,八十岁了。她见到我们,就一直诉苦,说自己身体不好,孤单一人,虽然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但有的忙,有的身体也不好,不能照顾她,这年关快到了,也要一个人过。看她这么说着,我们内心都很同情,也很感慨。儿女虽多,不孝又有何用?老妇人也许把我们当作政府的什么人了,对此,我们很无奈。

外面的世界太冷了,也太杂乱,转了一圈,感觉还是回到主妇美菊家好,那里踏实,温馨。到了美菊家,鸡已经烧好,还多烧了一碗苦楮干,一碗豆腐。吃饭之间,主妇美菊不时走过来,用其农村的方式劝我们多吃点,还给我们的碗里挟菜。看来她是把我们当作她家真正的客人了。

这可以说是一餐真正意义上的农家饭了。鸡在电炉上热着,冒着热气和香气,边上除了刚才说的两道菜,还有一些农家自己做的糟咸,清澈的深红色的家酿酒飘散着香甜。我平常不喝酒,而且还要开车,但此情此景,不喝一口酒,怎么行呢?淳朴的农家人,暖和的农舍,深情的朋友,主家鸡,家酿酒,农家饭,柔软,暖和,平淡,富有情怀,这一切又是能挡的吗?在这个没有世俗之念的恬淡里,如此的纯粹,不喝一点小酒,是不行的。如果不喝点,不是亏待了眼前这许多的难得和情分,亏待了自己一颗暖融融的心吗?朋友说你也喝点吧。喝点,我回答得很干脆。于是,也破列喝了半碗家酿,内心还想多喝点,要开车,就喝这点了。慢慢喝,细细喝,把这酒里酒外的况味全喝了出来。外面的天依然是阴阴的,小雨依然下着,风依然吹着,这天况反而衬托了屋内的温暖和情谊的深重,反而使我们的心变得更安静和闲逸。与好友喝着美酒,吃着美食,说着率性的话,人生能如此一遇,更谈何求?

有了浓浓的午餐,便淡了对村落的寻觅。我们把话说得很多,把酒喝得很长,当然把这美味也吃得很香。时间在不知不觉间过去,终要起身做别。向主妇美菊付了饭菜钱,道了谢。主妇美菊说,这条路上还有两个村子在里头。既然已经到此,不妨顺路再往里头两个村子看看吧。离开大舍村,又往前行。车子将要走到近一点的村子,却有许多刚砍伐的毛竹拦住去路,弃车步行一阵,终因天气下雨太冷,看到毛竹一根根从山上滑下来,无奈返回。

这季山头村,说是要去那里的,却变成最后一个到达。回来的路上,我是十分地留意了。它就在胡建下村隔壁,在一面离开公路稍远一点的山坡上,绕一个弯,上一个坡,就到了。这路上的村庄有个共同的特点,村舍都建在山坡上,季山头村也一样。说明这方向的地势险峻,一路看过来看过去,没有发现一块大一点平整一点的谷地。这一带的先人建村立业,只有到山上去了。

季氏宗祠是村口第一幢建筑,古老而结实,大门敝开着,里面摆放了三排灵牌,是季氏祖先们的灵位。离开季氏宗祠,往村里走,一些或浓或淡的文化气息便迎面袭来。房屋的基本元素是青石堪,黄泥墙,青砖瓦。有许多清代或者民国时候的建筑。一些高墙大屋上的窗棂和屋檐,隐约流露出民国时候村人追求的欧风,这里不乏读书之人呢。那些蜿蜒在高高石头墙基旁边,拾级而上的青石台阶,长长的,是那么重,幽幽散发出历史沧桑。我们在或高或低的村巷里穿行,感到很欣慰。因为这个村子没有如目前其它大多村子那样,盲目追求新和亮,往泥墙上涂抹水泥,没有使一个古朴的村落变得苍白、呆板和单调。季山头是一个很有文化根基的村子,且善于保持和发扬,这一点难能可贵,也使我们有了某种亲近和友好。遗憾的是好多老房子已经颓败,没有人居住了,有的只是残垣断壁,乱草萋萋,如果能予以抢救性修整,对于季山头村而言,会是一项百年功德之事。

季山头村还因了革命烈士季步高而闻名,记得小学时候的清明节,都是要列队去陵园瞻仰季步高等先烈们的。我们走到烈士故居跟前,自然生出一些对先烈的敬重。季步高故居是一幢二层方形小楼,也是泥墙黑瓦,门庭高高的,门楣上有“爱吾庐”三个楷体字,不知是谁的墨迹,想必不会是季步高的吧。门外用大块青石板做围栏,显示出那个时代殷实人家的气派。旧时候有许多年轻人,他们从深山村里走出去,在读书中,接受了叛逆思想,参加了反对政府的革命组织,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曾经在南京雨花台纪念馆里,看到与季步高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是从巴蜀那样的一些偏僻地方走向大都市的,先求学,后革命,遭被捕,杀害,英年早逝。今天,我面对他们的遗迹或遗像,除了淡淡的敬佩,还有重重的惋惜。我想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堕落的社会,总是有人要去敲打的,而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是一些有学识有叛逆思想的年轻人,是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从大山走向都市,从狭隘走向宽阔,如鱼得水,容易闯祸闹事的年轻人。在当下,只要留意一下,也可以在身边或者网络上看到那个时候的年轻人的影子。

今年以来,每逢出行,我都会有意无意去翻一下日历,看看日子下面那一些宜与忌的小字。说这天有喜神、贵神、财神在正东和东南。我已经很少有物质上的苛求,对于财神是敬而远之了。不过对于喜神和贵神,我却是敬重有加的,因为我的内心更侧重于精神的收获和佑助。今天去的方向是正东或者东南,那里有喜神和贵神。确实,今天的喜神与我们同在,走马看花似的把整条线上的村庄像串珠子般都走了一遍,很开心。虽然是一派“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的天况,有喜神在,内心没有丝毫这般天气下的沉重和忧郁。至于贵神,我想就是一路上所遇到的村民吧,他们的淳朴、热情和善良,不仅与我们随时相伴,而且于冥冥中,辅助我们一路平安。

  评论这张
 
阅读(229)|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